今年黄金价格上涨不少,导致首饰金镶嵌的成本提高了,以前几百块就能搞定的镶嵌,现在轻松过千。
我们日常听说过这些名字,K金、白金、18k金、玫瑰金、镀金、包金、鎏金、错金、古法黄金……
首饰也常见到这样的印记,AU750,G18K,PT950,PT990……
一,K是什么意思?
K的英文全拼是Karat [?k?r?t],是珠宝界的术语,用来计量黄金纯度的单位。
24k金为纯金,但俗话说金无足赤,实际含量为99.99%。
可以这样理解,将纯金分为24份,每1k就是1/24=0.04166。
如果一枚金戒指标注18k,金含量为18*0.04166≈75%
如果标注14k金,金含量为14*0.04166≈58%
也就是说最常见的18K金实际含金量大约在75%,14K金实际含金量大约在58%。
因此AU750也是18K金的标记,意为含金量75%,AU580即是14K金,意为含金量58%。
二,K金的颜色有哪些?
常说的K金,意为金和其他金属的合金,因此可以调配出不同的颜色。
常见的有18K黄、18K白金、18K玫瑰金几种颜色。
首饰镶嵌用金基本都是18K金,因为纯金太软了,做宝石镶嵌不合适。
18K黄金,18K玫瑰金比较容易理解,18K白金,很多朋友经常和铂金搞混。
铂是另外一种贵金属,以下是度娘百科对铂的解释:
铂金(Platinum,简称Pt),是一种天然形成的白色贵重金属。铂金早在公元前700年就在人类文明史上闪出耀眼的光芒,在人类使用铂金的2000多年历史中,它一直被认为是最高贵的金属之一。
常见的PT950,PT990标识,就是铂金纯度的标记。
铂金含量95%、99%。
三,沙(砂)金是什么东西?
看到这两个字,或许我们会产生联想,想到从沙子里淘金的情景。
很多人会想到很多小金粒混在沙土里,将其取出来。
不过,据小火了解到的情况,目前在卖的所谓沙金不是金,从材质上来说跟金也没有关系。
小火从某宝也买过,经确认是铜镀金。
四,古法黄金是什么情况?
这几年,古法黄金这个话题非常的热,很多人也愿意掏钱去买。
细细品味这四个字,确实有些偷换概念。
所谓古法,必然涉及两道工序:
1,黄金的提炼;2,制作工艺。
古法提炼,对于我们购买金饰的消费者来说,完全没有意义,用更先进的提炼方法纯度更高,为什么要用古法呢?
而且古法黄金的另一个宣传点在于纯金24k,我们接触到的老金饰纯度都不到24K,最高的在23K左右。
剩余的就是制作工艺了,我们再来看看如今卖的古法黄金:
大多数与古法工艺没有关系,基本都是喷砂工艺而已,做出仿古的器型和样式和磨砂的感觉而已。
我们再看看老金样子:
注:明万历皇帝皇冠
注:西亚出土老金珠(饰品)
注:民国錾刻黄金戒指
花丝镶嵌、编织、锤揲、錾刻、鎏金、错金……当然也包含很多很多工艺方面的细节。
相比之下,的确有些名不符实,称为仿古黄金更为妥帖。
五,3D硬金是什么东西?
前文说过纯金很软,不适合做镶嵌,容易变形,因此也不适合做挂件。
而且,金的密度很大,做造型后克重也非常的高,导致总价很高。
因此,产生了24K纯金的硬化技术,也就是我们说的3D硬金。
可以做出空心的造型,并且有一定的硬度,显得很大但是克重不多,总价也不高。
读到这里,肯定会有朋友问,不是说纯金很软吗?为什么“古法黄金”的造型就可以做呢?
不得不说,这确实是个突破性的事情,“古法黄金”把造型做成实心或者厚壁,以增加抗压性。
六,镀金、包金和鎏金:
镀金常见的有银镀金和铜镀金,采用电镀的方法,将金固定在银或铜表面,这种方法的金层往往很薄,容易掉色。
包金,顾名思义,将一层金皮、金箔包裹在在银或者铜表面,相对镀金而言,金层较厚,不易掉色。
鎏金,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工艺,相对镀金和包金复杂的很多。
将金箔剪成碎屑后,与水银混合,加热把金和水银混在一起,形成金泥。用铜制的小铲子(抹金棍),把金泥涂抹在器物表面。
然后,用火烤,让水银挥发,金则留在器物表面,再用玛瑙把残留在表面的金压实、压平。
经常要反复几次才能完成一件器物的鎏金工艺,而且水银是剧毒,操作上有一定的风险,流传下来的鎏金器也就更为珍贵了。
七,错金和翦(jiǎn)金:
跟鎏金相同,这两种金艺也是非常古老的了。
错金,是在铜或银器上开槽,把金条镶金槽内填平,再打磨光滑;
翦(jiǎn)金,则是将金属表面刻出布纹,再将金箔赶入其中;
注:战国铜错金镶松石带钩
注:明翦金盔
一家之言,如有不当之处,欢迎指正!